比特币新闻
比特币新闻
昨天看了AHA发布的新视频:《95后工作两年能攒下多少钱》(视频会放在文末分享。
视频一开始我就问:“一个24岁的男生应该存多少?”
就是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储蓄生涯,吸引我看这个视频。
今天,我们来谈谈存钱及其对货币投机的影响。
今年5月写了一篇文章《59期:月薪3000,如何通过开源节流+记账,存下10万投资启动资金?》,详细回忆了自己从0到10万的储蓄经历。
但与视频中的英雄小吴,相比,我只能算是勉强合格。
毕业两年后,小吴攒下了第一笔50万元。
毫无疑问,这是一项卓越的成就。
然而,由于曝光的需要,该视频似乎有意渲染小吴“小气”的人
总觉得一个人“小气”是不可能攒下50万的。我只能说这个视频侧重于某个角度。
并不是说视频中的小吴不能谈“欲望低”这类问题。只是这位工作两年的23岁在北漂救了50万年轻人,他们的欲望并不像现在这样低。
看微博上的评论,也有人在热评中提出了类似的问题。
真的是“你看到的就是人们希望你看到的。”
其实“存钱”和“赚钱”的矛盾早就存在了。
不说大的,就拿我自己来说吧。
我父母那一代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相对艰难的生活时期,骨子里已经烙上了经济的烙印。
再加上近几年法币价值的不断调整,很多家长对“钱”的认知赶不上法币购买力的贬值。
比如我妈,总觉得100块钱可以做很多事情。
虽然她普遍知道100元的购买力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,但是这个认知品牌已经刻在她的脑海里了,会极大的影响她的消费行为。
用大白的话说,就是“不情愿”。
在很多长辈眼里,“省钱”就是终身受益的能力;当然,“赚钱”也很好,但是“赚钱”本身是不可控的,“存钱”更靠谱。
小时候,我对这种想法嗤之以鼻。我参加工作后,也觉得应该以挣钱为主。
一开始我很舒服,但是当不想工作的人想尝试创业的时候,就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。
我口袋里没钱。
家里条件不好,肯定帮不上忙,开口只能挨唠叨。
当时我比较乐观,没钱就借(当时没有网贷,要自己找朋友找家人)。
我没有借钱。我学会了八个单词。我的感情冷暖,我的世界荒凉。
吃了亏,我开始认真考虑记账,存钱。
并不是说攒钱很棒,或者我天生就喜欢抠门(其实攒钱主要是克扣自己,在外面还是要面子,而是你有更大的目标,就需要资本。
创业也是如此,尤其是炒钱的时候。
后来随着网贷的发展,你可以用手指借钱了。
你可以在不失去面子,的情况下很快得到这么多钱,而且存钱的人数似乎在迅速下降。
前两天看到一群朋友说从来不用信用卡,让我大吃一惊。
你知道,即使是我,一个有存钱习惯的老式人,也把我所有的柏华信用卡放在一起了。
不是一定要把所有杠杆都用好,而是要把所有可用的杠杆都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(说到底还是差)。
一切准备就绪。自然有时候会或多或少的增加消耗。大家都知道。
取钱方便,不仅花钱更容易,炒钱也更容易。
然而,让投资变得更容易并不意味着赚钱变得更容易。在很多情况下,赔钱变得更容易。
在货币圈,贫穷可以保护你,这绝对不是单纯的嘲讽。
最近几天看@飞斋比特币微博接连求助,内容大多是“投机币亏了XX万,这个怎么还?”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面肥宅的回复:“如果投机币真的厉害,不用那么多钱,200就够了。”
我自己对炒硬币的印象是,你怎么拿到钱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炒硬币的选择。
我的钱是赚来的,也是存起来的,做决定也比较谨慎。我错了,因为没有债务压力我可以相对生存。
很多人以“买比特币17年,现在赔钱”为例。长期投资不一定赚钱。我觉得是不对的。
这种类比,就像“某年某月某日某楼一块砖会掉下来,当你把头伸到那块砖会掉下来的地方,你会被压死”,具体条件太多,没有参考价值。
除了初期投资,真正的普通长期投资者肯定会协助定投(如果不做,请反思自己的策略;或者继续复盘是否真的看好自己的投资目标)。
我就是这么说的,这么做的,从我《145期:定投30个月的心得体验》的文章可以看出来。
2017年12月我在最高点进场,但今天肯定是盈利的。
我可能挣的钱没有大神多,但作为一个普通人,我已经相当满足了。